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寫作 優點
原文: 中文~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敘事法各有甚麼優點?
第一人稱
優點: 給人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
第三人稱
優點: 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廣泛地反映複雜的事件。
有客觀的角度,可更清楚地表明作者的想法客觀的分析問題。
------------------------------------------------------------------------------------------------------------------------------------
原文: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特色與優缺點
第一人稱
就是將主角以「我」的角度去寫
「我」看到了什麼,「我」想些什麼,「我」做了些什麼。
第一人稱主要就是以「我」這個人下去寫的,
你要將主角的言行舉止全部以自己的方式想過一次,
用最貼近自己的那種方式去寫。
如果無法抓到那種「我」的感覺,最好不要寫第一人稱,
因為第一人稱主要所寫的是「心」。
至少要像是這樣的感覺,就是繞在一個「心」字上耍,
利用主角是『我』的這種寫法,讓讀者容易跟文章共鳴。
第二人稱
感覺上跟第一人稱其實很像,可又不一樣,
第一人稱是用「我」來拉出故事的重心跟感情,
而第二人稱通常是為了寫短文、而且是只針對一件事情一個人去寫的。
文章的重心跟主角都是「你」,而作者下筆的方式要像個旁觀的人,或者不出聲的旁白。
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除了對話外,幾乎都是「他她它牠」在變化的,
第三人稱主敘述,重心不是放在「人」,而是對景、物、事情、還有時間流動的變化。
第三人稱也是三種寫法裡面,提到名字次數最多的一種。
不過第三人稱要避免文章口語化(也就是啊咦嗯喔這種語助詞少用).
-------------------------------------------------------------------------------------------------------------------------------------
原文:寫作技巧
1. 第一人稱
I. 討論:
第一人稱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加快敘事,飛速略過不重要的部分,增加讀者觀文時的代入感。然而這種完全第一視角,很難兼顧到各方面線索的發展,特別在長篇的大格局中受到諸多限制。
所謂的限制,像資訊或劇情的控制,其實還有很多相應的處理手法解決,儘量使『上帝視角』不存在的同時,亦能有效控制情報和資料的描寫。或許更能反映現實的局限性,畢竟就算是書中的主角,仍不是無所不能的。
有不少人選擇『偽第一人稱』,即是所謂的3+1手法,利用「我」的視角之餘,同時也有其他視角的存在。
這又陷入了現實性的問題──當『我』什麼都知道的時候,好處是第一人稱的局限性不再存在,上帝視角能有效地處理劇情的發展。帶來的壞處卻更多,首先是第一人稱的寫實感同時消失,主角變成神人了,讀者就同時失去了代入感。
另外,若然不時跳出來某某人眼中的『我』如何卓爾不群、飄然出世,讀起來十分的自吹自捧,主角更會成為了變相的自戀狂。
故此,對於很多比較嚴謹、對小說有要求的讀者來說,這種偽第一人稱的手法就顯得相當拙劣,屬於文筆和寫作技巧不成熟的代表。可說是『百害而僅有一利』,而且這一利只是便利寫作罷了。
個人認為,既然是第一人稱的話,就盡量全篇都用第一人稱會比較佳,除非是特殊狀況,例如主角失去了意識、戰爭事件、要強調某些人的談話或行動等等,而且要看是否有必要性,否則就會如上段所說,會顯得混亂而失去了『第一人稱』的優勢。
要用第一人稱來寫的話盡量設定主角的性格為較活潑的類型較好發揮,畢竟冷酷的主角很難接下去。但是能把主角寫得很冷酷又精彩的人還是有的。
II. 技巧分析:
a. 主角的觀察與猜測
觀察──藉著主角觀察到一些表面的資料,或是最基本的表情、動作,從而推演出心得。
比如對方臉紅了,那就可以知道她是在害羞。
比較好用的字眼:看到、望到、聽出、知道等等。
優點:
最為簡單快捷,亦十分之容易書寫,主角的所見所聞盡能化作情報資料。
缺點:
雖說是一種非常可靠,而且很有效的情報提供方式,但不容易把握得好,一個處理不當,小心會造成讀者消化不良。
猜測──借助更合理的推論來說明。
例如加入對方的背景,平日的習慣,以往的經驗,再來猜出對方的思想。
注意用的字眼:大概、估計、應該、可能、覺得、猜測、想來等等。
優點:非常好用的資料分析方式,而且能使讀者加融入主角的思路歷程,閱讀時的投入程度 得以大增。
缺點:思考過多隻會造成文字上的拖曳,太過反復的思想掙紮更會讓讀者望而生厭。
b. 從後來得知的資料
把事物都白紙黑字的寫了出來,再在之後補上。
例子:說明某某人的背景,最後加一句──當然,我這一刻還不清楚,是後來才知道的。
或者:大陸年代記某某年,某大帝就在這一天遇上他的左右大將,並且踏上稱霸天下的道路。
優點:歷史類題材最為好用,同時適用於預早知道事情的發生。
缺點:只能偶然為之,用多幾次就會讓讀者大感煩厭,而且失去追看下去的懸念。
c. 神眼
讓『我』擁有特異功能,得到看穿對方思考的能力,從而把上帝視角合理化。
優點:非常容易,不需要什麼技巧,便利寫作和佈局,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
缺點:根本就是作弊……推翻了第一人稱的優點,喪失了第一人稱的代入感,把『我』當成作者,再把作者當成神,強烈不建議採用。
d. 通過外篇或短篇來補充
外傳形式的短篇,來為「我」視線外的劇情補完。
優點:
用於實體書的話,其佈局相當方便,在書的結尾加個短篇或外傳之類就搞定,與主線有關,同時亦不失趣味性。
缺點:
用在網文結構上比較麻煩,外傳形式只能用於補完,不能作為主線劇情,大局控制上的效果遠不及第三人稱追尾優秀。
e. 巧妙利用情報的真假製造懸念
第一人稱本來就是種重代入感強烈的手法,與內心活動的細膩性和層次性都是密不可分。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這種技巧其實還隱藏了一個優點──那就是情報的準確性與否帶來的各種變化。
讓讀者看到冰山全貌的確不算高明,留有餘地的空白,讓讀者從有限的資料中思考、猜測,從而增加小說的懸念才說得上是真正的高明。當然第一人稱下的資料是有他的局限性,但局限性在這個時候也變成了好處,能控制讀者跟從主角的思路發展,當『我』被騙了的同時,讀者有時跟從一起跳入作者預設的陷阱也不自知。
優點:以上。
缺點:寫作技巧難度頗高。
III. 推薦小說:
主角模式的第一人稱小說:
特殊傳說 吾命騎士 簡愛
非主角模式的配角類第一人稱小說:
涼宮春日 福爾摩斯 咆哮山莊
2. 第三人稱
I. 討論:
第三人稱的好處在於能綜觀全劇情,什麼內容都可以清楚交代,多半注重於景色的描寫、動作的刻畫,但是它有個缺點──通常開頭容易會使讀者感到沉悶,甚至會沒有代入感,例如說架空類型的小說,因為要『交代劇情』,所以剛開始幾乎可以說是在介紹,不過厲害的人就是能把那些架空設定融入在對話和角色敘述中,另當別論。基本上來說是不易上手的。這就是與第一人稱的最大差別了,第一人稱的『我』感受較為強烈,讀者感覺是『我』在冒險,而不是別人,由於第三人稱用到『他/她(名字等等的)』,會讓別人覺得比較沒有參與感。
作者的涉入程度通常比較淺,雖然說比較淺,但仍然有半深與半淺的差別。
作者涉入的深或淺,只與作者的選擇及意圖有關,與作品的好壞無關,任何一種人稱或者涉入程度,都有可能寫好或寫壞,至於哪一種人稱好寫,哪一種不好寫,一 般普遍認為第三人稱比較好寫,因為它的自由度最大。只是自由度一大,有時往往寫壞了自己也不知道。
一般都隱約有視角(鏡頭)存在,具體特徵是,敘事會跟著某特定人物走,就彷彿有個鏡頭跟隨著。但也有許多小說沒有明顯的視角存在,而比較像一幅全景圖,並不特別偏向於某個角色,譬如傳統的中國小說,水滸傳等等。
II. 技巧分析:
全知型
作者俯視所有的角色、事件,掌握所有的時段、地點、物品,宛如上帝高高在上(俗稱得上帝視角)。當想清楚說明該身世背景、來龍去脈之類的用這種,但記得不要太贅述。
缺點:
作者寫得太多反而不容易掌握該如何情節描寫、脈絡安排,因此容易寫得太詳細或寫得太不詳細。太詳細,會使讀者讀來乏味;太不詳細,會使讀者看不懂。
旁觀型
作者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人、事、時、地、物,宛如目擊者恰好在現場。
通常不是想要深入表達,而只是要輕描淡寫時用這種。
優點:冷靜、客觀,易於說理。
缺點:既然身為旁觀者,就很難深入描寫各角色的心理。
偏重主角型
基本上與「第一人稱」的寫法相同,不過「第一人稱」敘述主角時使用「我」,「第三人稱」 敘述主角時使用主角的名諱。
想要深入表達某角色的當下心理、當下所面臨的事件時用較佳。
優點:
可以超越「第一人稱」寫法被限制的視角(最多只能使用揣摩、猜測)。換言之,大部分時候都透過主角的眼睛看世界,但必要時可以稍稍脫離,換個角度來看。
因為是透過主角的眼睛看世界,可以充分描寫主角的心理感受,所以同樣是第三人稱的寫法,卻不會像旁觀型那樣太冷靜、太客觀。
缺點:
已經較能深入主角的心境,但是終究不如第一人稱的寫法那麼讓讀者感同身受。
因為焦點集中,缺乏全知的優勢。簡言之,不能描寫主角所不知之事。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的心理就無法描寫,反不如旁觀型(因為冷靜、客觀,而能有所揣摩)。
III. 推薦小說:
風動鳴(混有第一人稱心情描述) Durarara!!
xxxHOLiC(第一、三人稱混合,第一描述事件主角的心理話) 因與聿案簿錄
十二國記 地獄系列 飢餓遊戲三部曲 天使與魔鬼 大騙局 失落的符號
傲慢與偏見
補注:
第二人稱理論上是屬於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變形,把角色描述中『我』及『他』的人稱替換成『你』如此而已,所以基本上來說不需要--當然,運用的好的話可說是一種新噱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