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Post-Rock 後搖滾 1980 Mid

後搖滾

後搖滾(Post-rock)在分類上尚有爭議,有些人將其看作搖滾樂的一種。後搖的一個特點是,所用樂器一般與搖滾樂相同,但節奏和聲旋律音色和弦進行(Chord progression)都有別於傳統搖滾。
後搖滾於1980年中期,在歐美音樂界開始被提出。在後搖滾音樂裡,許多常見的音樂產業傳統現象都被顛覆改寫,例如吉他不再是主要角色;沒有歌詞或主唱;打破傳統歌曲長度,有些樂曲甚至長達二、三十分鐘,後搖滾甚至想打破唱片工業創造一首膾炙人口單曲的願望。
後搖滾體現了很多流派的特點,比如氛圍音樂爵士、電子(electronica)和實驗音樂。 後搖中人聲很少見,且當有人聲的時候,它也不是像傳統的那樣作為主旋律並且有清晰的歌詞,而更像一種樂器。在後搖中,人聲多為很輕柔的哼唱,不規律地分布在整首歌中。

前衛搖滾 v.s 後搖滾

後搖滾的全名有許多種說法,但英文很簡單的就是post-rock而已,作者傾向於將它翻譯成「後解構搖滾」。「後」這個prefix被用在許多地方,例如後現代、後印象派,都有解構的意思。

典型的後搖滾就是純演奏音樂,重視樂句鋪陳以及氣氛營造,因為沒有主唱(有少數例外)而主軸在樂器的旋律線上。但是對我來說,後搖滾並不是全部都一個樣子;聽聽看Sleepmakeswaves,再去聽explosions In the sky,就會發現,就算同是後搖滾,也有極大的差異。差異可能來自編曲、來自樂器編制、來自團員喜愛的風格。

Re: [耳背] 什麼是後搖??

其實有些剛接觸後搖的人會覺得這樣好無聊喔一直重複但是後搖在以樂器聲線來進行情緒的營造及聲線音牆的堆疊
(吉他 貝斯的聲音線條 鼓點 效果器各種聲響 殘響 延音等等)可以說是所有曲風內堪稱一絕雖然你覺得曲子重複的走但是情緒卻會很投入曲子情緒隨著音牆越堆越高越來越澎湃情緒是從平靜慢慢走向爆炸另外很多後搖曲都會有所謂的"破音時間"為何叫破音大概就是這時後吉他貝斯會開效果器產生像破音尖銳的聲響鼓的方面可能會著重在鈸上讓他發出很尖銳的聲音如果你在情緒快要滿出來的時後進到破音時段你的太陽穴就會快要高潮的抽搐感

另外就是後搖很容易很人家產生景象感 當然所謂的景象感全部都是音樂入耳時搭配大腦的想像細胞營造出來的 然而每人的想像力豐富程度不同 每人的閱歷也不同 個性不同 念的書多寡也不同(文學素養不同....我書念很少) 結果就是同一首曲 在不同人的耳裡及腦海裡就會產生不同的景象感 這也是後搖有趣的地方 也可以說後搖都很有故事性 正也是如此 現在有許多電影配樂都喜歡用後搖的編曲方式來搭配 先前看到Cicada特別企劃阿拉貝斯克 用了舞者及燈光閃爍搭配及音樂 我想就是一種直接將團員腦海中的景象以舞者的舞姿及現場燈光直接呈現出來 目前為止我的認知是 想像力越豐富聽後搖的樂趣會更多更多 接著 想延伸補充一點 為何相同或類似的音色或旋律才能把音牆及聽者的情緒高高堆起 不同的音節就堆不起來嗎?我後來想了想就是要用相同的東西才能把東西堆高 比如說 用磚塊蓋房子 磚塊幾乎都是相同的外型的大小 且越是相同大小外型越好疊高高 而且形狀大小相同才堆得穩 如果說後搖曲風要把疊音牆疊的好又疊的高以希望獲得後搖高潮 那重複的旋律堆疊絕對是必要的 (就像男女要高潮都要需要某種動作持續刺激一般) 最後這邊還是要說一下 後搖編曲不是千篇一律 只能說很多後搖曲目都有上面的特色 音樂總是有無限編曲的可能性 不然音樂會很無趣而無發展性

音樂周報 Vol.7 / Post-Rock

音樂雜誌上看人解釋後搖、還有在Wikipedia上,有一個很簡單的話來敘述Post-rock,但是我覺得不大符合我的邏輯,他是這麼寫的:「Post-Rock is a genre of rock music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rock music, but usingrhythmsharmoniesmelodiestimbre, and chord progressions that are not usually found in rock tradition. 」簡單來說就是-『用搖滾的樂器做非搖滾的音樂』,或許早期的1980s左右後搖滾名詞剛出現的時候是這樣的意涵,但是我認為Post-Rock現在還在慢慢的實驗&成形當中,現今兩大領銜後搖的樂團Mogwai與Sigur Rós都是20世紀末才組團演奏,這也是為甚麼後搖滾尚在成形,許多後搖樂曲似乎都已經有了搖滾的精神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